这是一个只有1%为“顶豪”,99%为“其他”项目的时代,但极少数的塔尖故事总是能让人兴奋。
在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成都单套1000万元以上的新房豪宅认购量达到了745套,虽然仅占比总量的1.69%,但这一数据已是成都上半年1000万元以上新房成交的历史高点。如果以单套1500万元以上为统计门槛,过去的6个月认购量是189套,对比去年上半年的82套增长了130%。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成都1000万元以上和1500万元以上的新房认购量都在快速攀升。而结合下半年顶豪产品的供应量爆发,可以预见:今年的高总价认购数据或许还将创下新高。
苏富比国际房产总裁Philip A. White Jr.指出,高净值人士仍然对高端房产充满信心,美国银行私人银行的调查显示,他们将多达32%的投资组合配置于房地产。
从去年上半年的82套到今年上半年的189套,1500万元以上新房认购量的增长,已足以代表成都在全国豪宅市场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
虽然顶豪的成交是城市的非典型事件,但这些数据却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天花板被再度拔高,毕竟,普通产品的成交量只能代表市场的厚度,而真正决定城市高度的,正是这些顶豪。
今年3月以来,高新区大源西地块、锦江区金三地块和锦江区茶厂地块相继入市,并分别以31700元/㎡、41200元/㎡和35500元/㎡的楼面地价成交,成为成都地价的TOP3。而早在去年,贝好家首入成都,就以27300元/㎡的楼面地价拿下金三H12地块,这同样刷新了成都当时的地价纪录。
它们是市场上的极少数,却足以另立篇章。在“布局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共识下,当这些房企把目光投向成都,并确定在成都落地其战略级顶豪产品时,就代表着在投资者的眼中,成都是能抗风险的安全牌。
极少数的塔尖阶层、更懂资产管理的投资大佬、阅遍全球的“挑剔”富人,都是这类产品的买家。他们深谙:越是城市核心地段的顶豪项目,越能穿越牛熊周期,它们没有竞品,是每一座城市的稀缺品。
但“挑剔”的买家们更需要能够打动他们的产品。在刚需卷得房率、普通改善卷公区的时代,顶豪应该卷什么?
首先,是生态资源。当“全国十大豪宅”上海翠湖天地的业主在庭前湖畔漫步,当苏州玫瑰园凭借“生态豪宅”吸引全国富豪,这些现象共同印证了顶级住宅的价值逻辑变革——单纯的物理奢华不再是唯一标准,生态正跃升为新一代豪宅的核心价值标尺。
其次,智能与美学同样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仲量联行2023年的调研显示,60%的90后富豪将“智能化”列为重要考量因素;在莱坊2023年《财富报告》的调查中,58%的受访者则提出,“建筑设计和美学”为豪宅的关键项。
去年贝好家在金融城三期拿下的H12地块,在今年7月初正式公布案名为金融城·贝宸S1,并同步开放了城市展厅,该项目是贝好家在全国首个TOP级作品。
作为互联网企业,贝好家一开始就提出了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即从消费者到制造者的开发理念,打造真正匹配购房者需求的房子。
在看到这个项目的产品全貌时,贝宸S1率先面向市场抛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生态舱。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套房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整体,一户等于一个生态舱,在生态舱内,空间围绕4个阳台展开布局。以建面约375㎡的户型为例:
约77㎡的餐客厅外,连接着约17㎡的景观阳台;厨房外,打造有约8㎡的生活阳台;约83㎡的主卧,还配置了8㎡主卧阳台;点睛之笔在于中心位置约20㎡的空中花园阳台——贝宸S1创新实现成都市场上罕见的定制化交付,为业主提供两种交付场景选择:艺术时尚风格或自然禅意风格。
在大平层产品中,通过多阳台的设计实现了与外部空间连接的最大化。生态,也成为了贝宸S1内部空间打造的核心标签之一。
与此同时,在智能系统设计上,贝宸S1不局限于当下市面上常见的“五恒”、“科技系统”、“智能”等常规模式,而是打造了更为先进的“六感”智能系统,满足业主居住的智能化需求,实现眼感、耳感、鼻感、舌感、身感、意感的六感舒适体验。
智能化无声的渗透,让生活更加“无感”便捷:当业主准备进入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在捕捉面部信息、进行认证后,会所电动门会自动开启;在业主要进入楼栋时,通过人脸识别,楼栋单元门也会自动开启,梯控系统则会提前接收到业主归家的信息,自动呼叫电梯至首层大堂,业主进入电梯后无需按键,电梯就会将业主送到所在楼层。
贝宸S1更是通过鸿蒙智家,每户连接了数量惊人的19大类智能设备,包括110余个主控设备、200余个受控设备,远远超过诸多豪宅,真正实现了全屋互联。
步入室内,通过智能调光驱动器,能够实现对室内不同区域灯光的明暗及色温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灯光需求,并可用手机或中控切换场景。而为了真正实现“无感”化居住体验,贝宸S1还在室内配置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操作灯光无需触控或语音调控。
这些年,提出智能化豪宅的项目并不在少数,但许多只是把智能化当作噱头,很少有项目能够从业主需求的方方面面出发,把需求的“颗粒度”真正对齐。
贝好家的不同在于,它从诞生之初就提出“从消费者到制造者”的理念,因此项目从产品定位到总平设计,再到内部设计,都基于庞大的客户需求调研数据。从拿下这一地块开始,仅针对总图排布专项,贝好家就进行了三轮客户触达,以了解头部买家们的真实需求,打造客户真正需要的好房子。
贝宸S1,仅从案名,就足以看出贝好家的目标:Summit 1,要做一个巅峰之作。
从内部空间,能够窥见贝宸S1的生活理念,但这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产品决心:塑造城市的生活美学。
此前,我们多次从其展示区的工程进度路透中窥见这个项目的进展。5月底,贝好家金三项目公示了“建筑方案调整公告”,剧透了这个项目的更多细节,这次调整的核心有两个字:增配。
首先,将外立面的多处铝板调整为玻璃,增加房间采光面与视野面,呈现出超越“全景舱”的观感;其次,对中心阳台的造型配色做了进一步升级,将其打造得更为精致;最后,对架空层UHPC的立柱也做了花瓣造型的细节设计。
看过贝宸S1调规后的立面,发哥的两位同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位大师:高迪。这或许就是巅峰之作背后的野心。
这里发哥想要科普一下贝宸S1的外立面材质:主要使用仿石铝板+大面积玻璃,架空层采用UHPC。 UHPC虽然成本更高,但是具有高强度、高耐久、轻质、抗裂性卓越等优势——即便长期暴露于复杂环境下,仍能保障外立面结构稳定与美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世界级地标。
从近年的土拍可以看到,金融城三期早已成为了成都的TOP1板块,因此贝宸S1也早就被大家视作“躺赢”,但贝好家却选择在“躺赢”的背景下主动突破,升级用材标准与工艺细节。据了解,目前贝宸S1的建造成本已高于地价。
为实现品质目标,贝好家同步构建了两大成本管控优势:一方面,贝好家已与中海领潮达成供应链战略合作,跻身供应链第一梯队,共享中海成熟的成本管控体系;另一方面,贝好家也凭借更优付款方式且不工抵,赢得众多优质供应商的认可,获得特惠价格并共同打造高品质的标杆作品。这些举措使贝宸S1的项目采购成本低于主流开发商,而节省的费用则被重新投入关键部位的打造。
可见,贝宸S1的高建造成本背后,并非资源的低效浪费,而是贝好家对于产品细节与客户体验的投入。
2023年贝好家开启“大数据造房”的C2M模式,并给传统的房地产模式带来了很多启示,贝好家的地产合作朋友圈也陆续覆盖了招商、中海、越秀、绿城、滨江等众多开发商。
成都的贝宸S1,也是贝好家在顶豪赛道的首秀。自拿地起,少数的几次信息露出,每次都引起市场的巨大关注,但贝好家并不着急亮相开盘,而是持续精细打磨。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拿地前期,贝好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客户调研,了解头部买家的真实需求;对每一款材料进行反复研究,细到一块玻璃从百余份样品中做挑选,只为平衡透光度与隐私性;为了保证立面的经典,给到设计团队充足设计周期和创新自由度……
也许它可以在拿地之后趁着区域价值爆发快速卖掉,但作为顶豪项目,逻辑却有所不同,正如行业流传的一个经典理论:
规模化的地产开发就像汽车的流水线,但顶豪产品却如同地产界的劳斯莱斯,它们是用定制对抗复制的产品,当99%的项目在流水线%需要慢下来。正因如此,市场上最经典的项目,比如深圳湾1号、汤臣一品都出自非规模化房企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