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Kaiyu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光研动态 > 公司新闻

具身智能机器人“入职”银行业面临伦理、数据、技术三重坎

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5-08-19 16:56

  

具身智能机器人“入职”银行业面临伦理、数据、技术三重坎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4条支持政策,助力上海具身智能产业围绕应用场景和产业链打造创新高地,目标到2027年,上海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据悉,具身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其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能力的技术范式。根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5.25亿元。从行业趋势看,具身智能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焦点。不久前在上海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展出了60余款智能机器人、150多台人形机器人。其中,有的企业深耕人形机器人领域,有的则不局限于人形形态,展示了机器狗、机械臂等产品。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其应用场景实现了从工业向服务、家庭等多元领域的延伸。

  其中在服务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银行业应用前景尤为广泛,目前已落地于迎宾接待、业务办理、产品推荐等多个场景。今年2月,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便在常州率先应用了具身机器人技术。近期,交通银行推出一款名为“小姣”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它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引导、查询、宣传等在内的多项服务。交通银行表示,“小姣”通过融合AI技术与物理形态,为未来金融服务中的人机交互开辟了新方向。

  除了“小姣”外,交通银行还在巡检、安防领域体现出智能机器人的需求。7月10日,交通银行发布智能机器人采购项目市场调查公告,拟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原厂商框架采购,以满足机房巡检、园区巡逻等场景需求。

  在具身智能的推动下,银行业正加速向数智化、人机协同方向升级。尽管这一技术已取得进展,但其在银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着伦理、数据、技术等方面挑战。

  kaiyun品牌优势

  在伦理方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与客户交互的过程中,若决策失误可能损害客户权益;如果银行各业务领域广泛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可能导致部分岗位人员面临失业风险,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在数据方面,具身智能需要处理银行各类复杂的客户场景和业务流程,但由于银行数据的敏感性和保密性,获取真实数据用于其训练存在诸多限制;此外,如果具身智能在处理数据时出现污染或投毒,导致数据被篡改或泄露,将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

  在技术方面,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准确感知银行客户的语音、表情、肢体语言、情绪等多种信息,以提供专属个性化服务,这需要强大的多模态感知能力支撑。然而,目前这些多模态感知交互技术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具身智能机器人需在银行环境中自由移动、执行任务,但目前在运动控制精度、灵活性及传感器性能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针对具身智能技术在银行业应用面临的困难,为深化其与银行业务的融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吴昕颐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伦理方面,需健全监管体系,专门制定具身智能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伦理指南和法规,明确其在客户服务、风险评估、投资决策等场景中的行为准则和责任边界。在具身智能项目开发时,可以将伦理审查纳入其中,对可能产生的偏见、歧视等问题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同时,鼓励银行设立伦理委员会,监督具身智能应用的合规性。

  在数据方面,银行可联合搭建具身智能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自在业务流程中收集的机器人交互数据,扩大数据规模和多样性;引入区块链等安全保障技术,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在技术方面,需为具身智能系统设计持续学习机制,使其能根据银行业务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优化模型性能;银行还可与机器人硬件制造商深化合作,推动机械机构与运控算法的技术突破,增强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与交互流畅度。

  当前,具身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既蕴含机遇,也伴随风险与挑战。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场景需求及风险承载能力,通过小范围试点积累经验,在技术验证与风险防控的平衡中稳步推进,为行业探索可持续的应用路径。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

Copyright © 2025 Kaiyu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13208号-1

开云网站 - 情绪化智能照明算法应用专家